2008年12月23日

冬至.倫敦.火鍋.好朋友

昨天12月22日晚上,和一群好朋友去倫敦中國城吃火鍋,真是吃得很愉快呢!

底下附上一鍋見底的賓士鍋:



和那一家中國城火鍋店的菜單:



吃得很爽~~~ 火鍋果然是好友聚餐的最佳選擇啊!

可怕的過年吉祥話

從獨孤木的blog上看來的… 真是可怕的過年吉祥話啊!

裁員廣進 裁員滾滾 薪餉四成 萬市如憶 工洗發裁 遭裁禁飽

希望大家新年快樂,完全不會像上述的那邊可憐啊!

原網址 http://www.wretch.cc/blog/phopicking/13700737

2008年12月7日

昨日的我

不知道有誰會跟我一樣,沒事在google上面搜尋自己的名字的。

我常常這麼做,而google給我的結果,通常也不會差太多,大多都是我以往在網際網路上留下的足跡。

今天會特地寫一篇,是因為不小心看到有人引用我在台大電機念碩士班時寫的論文。那個題目和我以前的題目還真是像呢!

做個紀念囉。

基于直接力控制的导弹高精度末端导引方法研究

2008年12月5日

轉貼:'You've got to find what you love,' Jobs says

http://news-service.stanford.edu/news/2005/june15/jobs-061505.html

Stanford Report, June 14, 2005
'You've got to find what you love,' Jobs says

This is the text of the Commencement address by Steve Jobs, CEO of Apple Computer and of Pixar Animation Studios, delivered on June 12, 2005.

I am honored to be with you today at your commencement from one of the finest universities in the world. I never graduated from college. Truth be told, this is the closest I've ever gotten to a college graduation. Today I want to tell you three stories from my life. That's it. No big deal. Just three stories.

The first story is about connecting the dots.

I dropped out of Reed College after the first 6 months, but then stayed around as a drop-in for another 18 months or so before I really quit. So why did I drop out?

It started before I was born. My biological mother was a young, unwed college graduate student, and she decided to put me up for adoption. She felt very strongly that I should be adopted by college graduates, so everything was all set for me to be adopted at birth by a lawyer and his wife. Except that when I popped out they decided at the last minute that they really wanted a girl. So my parents, who were on a waiting list, got a call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 asking: "We have an unexpected baby boy; do you want him?" They said: "Of course." My biological mother later found out that my mother had never graduated from college and that my father had never graduated from high school. She refused to sign the final adoption papers. She only relented a few months later when my parents promised that I would someday go to college.

And 17 years later I did go to college. But I naively chose a college that was almost as expensive as Stanford, and all of my working-class parents' savings were being spent on my college tuition. After six months, I couldn't see the value in it. I had no idea what I wanted to do with my life and no idea how college was going to help me figure it out. And here I was spending all of the money my parents had saved their entire life. So I decided to drop out and trust that it would all work out OK. It was pretty scary at the time, but looking back it was one of the best decisions I ever made. The minute I dropped out I could stop taking the required classes that didn't interest me, and begin dropping in on the ones that looked interesting.

It wasn't all romantic. I didn't have a dorm room, so I slept on the floor in friends' rooms, I returned coke bottles for the 5¢ deposits to buy food with, and I would walk the 7 miles across town every Sunday night to get one good meal a week at the Hare Krishna temple. I loved it. And much of what I stumbled into by following my curiosity and intuition turned out to be priceless later on. Let me give you one example:

Reed College at that time offered perhaps the best calligraphy instruction in the country. Throughout the campus every poster, every label on every drawer, was beautifully hand calligraphed. Because I had dropped out and didn't have to take the normal classes, I decided to take a calligraphy class to learn how to do this. I learned about serif and san serif typefaces, about varying the amount of space between different letter combinations, about what makes great typography great. It was beautiful, historical, artistically subtle in a way that science can't capture, and I found it fascinating.

None of this had even a hope of any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my life. But ten years later, when we were designing the first Macintosh computer, it all came back to me. And we designed it all into the Mac. It was the first computer with beautiful typography. If I had never dropped in on that single course in college, the Mac would have never had multiple typefaces or proportionally spaced fonts. And since Windows just copied the Mac, its likely that no personal computer would have them. If I had never dropped out, I would have never dropped in on this calligraphy class, and personal computers might not have the wonderful typography that they do. Of course it was impossible to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when I was in college. But it was very, very clear looking backwards ten years later.

Again, 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So you have to trust that the dots will somehow connect in your future. You have to trust in something — your gut, destiny, life, karma, whatever. This approach has never let me down, and i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in my life.

My second story is about love and loss.

I was lucky — I found what I loved to do early in life. Woz and I started Apple in my parents garage when I was 20. We worked hard, and in 10 years Apple had grown from just the two of us in a garage into a $2 billion company with over 4000 employees. We had just released our finest creation — the Macintosh — a year earlier, and I had just turned 30. And then I got fired. How can you get fired from a company you started? Well, as Apple grew we hired someone who I thought was very talented to run the company with me, and for the first year or so things went well. But then our visions of the future began to diverge and eventually we had a falling out. When we did, our Board of Directors sided with him. So at 30 I was out. And very publicly out. What had been the focus of my entire adult life was gone, and it was devastating.

I really didn't know what to do for a few months. I felt that I had let the previous generation of entrepreneurs down - that I had dropped the baton as it was being passed to me. I met with David Packard and Bob Noyce and tried to apologize for screwing up so badly. I was a very public failure, and I even thought about running away from the valley. But something slowly began to dawn on me — I still loved what I did. The turn of events at Apple had not changed that one bit. I had been rejected, but I was still in love. And so I decided to start over.

I didn't see it then, but it turned out that getting fired from Apple was the best thing that could have ever happened to me. The heaviness of being successful was replaced by the lightness of being a beginner again, less sure about everything. It freed me to enter one of the most creative periods of my life.

During the next five years, I started a company named NeXT, another company named Pixar, and fell in love with an amazing woman who would become my wife. Pixar went on to create the worlds first computer animated feature film, Toy Story, and is now the most successful animation studio in the world. In a remarkable turn of events, Apple bought NeXT, I returned to Apple, and the technology we developed at NeXT is at the heart of Apple's current renaissance. And Laurene and I have a wonderful family together.

I'm pretty sure none of this would have happened if I hadn't been fired from Apple. It was awful tasting medicine, but I guess the patient needed it. Sometimes life hits you in the head with a brick. Don't lose faith. I'm convinced that the only thing that kept me going was that I loved what I did. You've got to find what you love. And that is as true for your work as it is for your lovers. Your work is going to fill a large part of your life, and the only way to be truly satisfied is to do what you believe is great work. And the only way to do great work is to love what you do. If you haven't found it yet, keep looking. Don't settle. As with all matters of the heart, you'll know when you find it. And, like any great relationship, it just gets better and better as the years roll on. So keep looking until you find it. Don't settle.

My third story is about death.

When I was 17, I read a quote that went something like: "If you live each day as if it was your last, someday you'll most certainly be right." It made an impression on me, and since then, for the past 33 years, I have looked in the mirror every morning and asked myself: "If today were the last day of my life, would I want to do what I am about to do today?" And whenever the answer has been "No" for too many days in a row, I know I need to change something.

Remembering that I'll be dead so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tool I've ever encountered to help me make the big choices in life. Because almost everything — all external expectations, all pride, all fear of embarrassment or failure - these things just fall away in the face of death, leaving only what is truly important. Remembering that you are going to die is the best way I know to avoid the trap of thinking you have something to lose. You are already naked. There is no reason not to follow your heart.

About a year ago I was diagnosed with cancer. I had a scan at 7:30 in the morning, and it clearly showed a tumor on my pancreas. I didn't even know what a pancreas was. The doctors told me this was almost certainly a type of cancer that is incurable, and that I should expect to live no longer than three to six months. My doctor advised me to go home and get my affairs in order, which is doctor's code for prepare to die. It means to try to tell your kids everything you thought you'd have the next 10 years to tell them in just a few months. It means to make sure everything is buttoned up so that it will be as easy as possible for your family. It means to say your goodbyes.

I lived with that diagnosis all day. Later that evening I had a biopsy, where they stuck an endoscope down my throat, through my stomach and into my intestines, put a needle into my pancreas and got a few cells from the tumor. I was sedated, but my wife, who was there, told me that when they viewed the cells under a microscope the doctors started crying because it turned out to be a very rare form of pancreatic cancer that is curable with surgery. I had the surgery and I'm fine now.

This was the closest I've been to facing death, and I hope its the closest I get for a few more decades. Having lived through it, I can now say this to you with a bit more certainty than when death was a useful but purely intellectual concept:

No one wants to die. Even people who want to go to heaven don't want to die to get there. And yet death is the destination we all share. No one has ever escaped it. And that is as it should be, because Death is very likely the single best invention of Life. It is Life's change agent. It clears out the old to make way for the new. Right now the new is you, but someday not too long from now, you will gradually become the old and be cleared away. Sorry to be so dramatic, but it is quite true.

Your time is limited, so don't waste it living someone else's life. Don't be trapped by dogma — which is living with the results of other people's thinking. Don't let the noise of others' opinions drown out your own inner voice. And most important, have the courage to follow your heart and intuition. They somehow already know what you truly want to become. Everything else is secondary.

When I was young, there was an amazing publication called The Whole Earth Catalog, which was one of the bibles of my generation. It was created by a fellow named Stewart Brand not far from here in Menlo Park, and he brought it to life with his poetic touch. This was in the late 1960's, before personal computers and desktop publishing, so it was all made with typewriters, scissors, and polaroid cameras. It was sort of like Google in paperback form, 35 years before Google came along: it was idealistic, and overflowing with neat tools and great notions.

Stewart and his team put out several issues of The Whole Earth Catalog, and then when it had run its course, they put out a final issue. It was the mid-1970s, and I was your age. On the back cover of their final issue was a photograph of an early morning country road, the kind you might find yourself hitchhiking on if you were so adventurous. Beneath it were the words: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It was their farewell message as they signed off.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And I have always wished that for myself. And now, as you graduate to begin anew, I wish that for you.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Thank you all very much.

2008年11月30日

台灣的觀光網站

在英國待久了,總會有這邊的朋友問說去台灣要去那裡玩。

這篇文章的目的是用來記一些台灣觀光資訊的網站。隨時更新!
更新日期:30-Nov-2008

2008年11月25日

關於駁斥某中間選民學長在台灣經濟發展上的看法

XXXX學長,

首先要謝謝你來淌這個渾水。有蠻多問題想向你請教的,尤其是關於台灣經濟表現的解讀。我相信對於經濟現象的解讀見人見智,所以希望學長能夠惠賜高見,解答我的疑惑。

以下是針對學長原先的文章順序:

一、我們都知道中國成長快速,也帶動東亞許多國家的經濟成長。這一點我想沒有人可以否認。不過,台灣成長沒有其他國家快的理由,難道就只是因為台灣和中國的經濟整合不夠全面開放不夠快嗎?

從1997年到目前,台灣與中國的經濟活動一直是成長中的,進出口貿易的成長率一直都很可觀。海基金的兩岸經貿統計顯示,在過去八年中,台灣對中國的進出口成長率除了2001以外,全都是十幾個百分比,甚至2004年的時候,還有出口27%,進口52%的驚人成長。

學長是否能告訴我,到底台灣與中國的貿易往來要多密切才能讓台灣成長得跟其他國家一樣好呢?還是學長知道其他阻止台灣經濟表現更亮眼的原因呢?


二、當你在比較台灣與韓國的GDP數字的時候,是採用名目GDP,還是平衡過通貨澎漲/匯率/實質購買力後的實質GDP呢?

我在IMF的網站上查詢了一下,如果以實質購買力加以平衡過的話,韓國的每人GDP在1997年是13,715,在2007年是24,803,而台灣在1997年是16,850,在2007年是30,321。也就是說,韓國一直沒有趕過台灣,而且差距還拉大了。

我想學長應該知道韓國的物價水準一直在昇高,即使國民所得在名目上是成長的,但是人民的生活未必過得更好。反而台灣政府在通貨澎漲的控制上,一直是做得比較好的。如果學長看過這些數據後,還是認為韓國的經濟表現大幅領先台灣的話,可否再給其他的證據呢?


三、學長提出了幾個中國大都市的物價水平,彷佛是認為只要物價高,就是經濟好的證明。這一點我很訥悶的地方在於,我們追求經濟成長,是希望物價很高嗎?台灣近幾年的薪水增加沒有很快,我們去追求物價飛漲是一件好事嗎?


四、GDP從一萬到二萬的增加速度… 如果這個說法有理論,或甚至只有假說的話,可以請學長惠賜一下那個理論的網址嗎?我很想多了解一下這個理論:如果它能夠解釋英國成長遲緩的話,對於幫助台灣的經濟一定也要幫助的!

至於台灣的停滯世界第一這件事情,我誠懇地希望學長說這個話是有根據的… 自從學了統計後,我更相信,所有的評比都是可以操作,而比較的樣本也更形重要。如果學長能惠賜資料的出處,以佐證台灣這一項世界第一的話,學弟不勝感激!


五、學長提到台灣出口對中國依賴很深,也提到台灣有150萬的人在中國工作。這的確是很驚人的數字。我記得有看過一些資料,提到在主要國家中,台灣對中國投資占全國GDP比重是世界第一,而累積的投資總額,更是傲視全球。這個資料在海基會是查得到的。同樣的問題,想再問一次學長:這樣的貿易依存,夠不夠台灣賺中國的錢呢?如果之前投了這麼多,還賺不夠的話,還要投多少再能賺得到呢?

再者,即然台灣和中國來往這麼密切的話,政府想必應該要花更多時間去建立可以幫助台商在中國的利益,像是法律訴訟的協助,人身安全的保障,公司工廠營運可以免於中國官僚的無端騷擾,或是其他政治經濟上的迫害… 現在新政府也上台半年了,可以請學長分享一些新政府在這一方面的具體措施嗎?


六、我絕對贊同學長所說,台灣是以小事大,要用智慧賺中國的錢。我發現,過去的八年,民進黨政府雖然會在政治和外交上對抗中國,但是在經濟上對中國卻是一直很開放的。目前的政府,在對中國加速開放的方向上很清楚,但是他在策略上要如何有效提振國內經濟,卻講不出通盤的方案。每每提出的經濟政策,都是短期方案。也許學長可以告訴我們,台灣目前政府的智慧在那邊?學長是否能真心信任目前這任政府的各項兩岸政策?


學長在「賣台」這個話題上,突然有點在玩文字遊戲的感覺。用錢買國家,當然不是前無古人,像以色列建國就是一例,不過,我想用以色列的例子來看的話,用錢買國家並不是一個好主意。我並不贊成學長在賣台這個話題的看法,不過這方面的討論,我覺得還是私下進行比較好一點。


最後的一個問題,就是我想請問學長:你所謂的標準的中間選民,站的是什麼立場?如果中間選民的立場,和pan-blue的說法一致的話,我是不是可以直接說中間選民就是pan-blue呢?還是學長可以解釋一下你所謂的「標準的中間選民」在立場上和pan-blue有什麼不一樣呢?


非常期待學長的指教。

2008年11月21日

關於駁斥某泛藍學長對於台灣未來的看法

我也很擔心台灣的前途,希望台灣能更好,所以我必須不客氣地指出你信中的一些錯誤。

第一個錯誤是,你說一種做法是和北京打好關係,另一種做法是到處衝撞。我必須要說,這是一個錯誤的假設。兩岸關係應該有無限的可能性。手段上的彈性,時間上的彈性,方向上的彈性,如何善加規畫,讓台灣獲得最大利益,才應該是台灣政府的責任吧!簡化成兩種截然不同的選項,未免太單純了吧?

第二個錯誤是,就算是二分法,我也不認為和北京打好關係就不會順便把錢搬進自己帳戶。你把兩岸關係的政策方向,和總統個人的私德好壞合在一起討論,在邏輯上不對勁,也容易導致錯誤的推論。國家需要良好的制度,以避免政府官員貪污瀆職,但是這種制度上的檢討改良,和兩岸關係顯然是不同層次的議題吧?

第三個錯誤是,民進黨的不好,不表示國民黨的好。2008總統大選,國民黨的勝利,很大部份是因為中間選民對民進黨執政結果不滿意。這個選舉的結果不表示,台灣人民從此就心向中國,也不表示從此國民黨和馬總統的所作所為會自動得到全體人民的授權而不用受到人民的監督。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選的應該不是總統,反而是皇帝了。難道選完了,人民就不再是主人了嗎?

第四個錯誤是,民進黨是第二名,民進黨需要改進,這並不表示我們不應該要求國民黨好好盡他們執政黨的責任。國民黨已經行政立法司法一把抓的執政黨,全面執政,就應該全面負責。民進黨改不好,只是少一個強力的反對黨;國民黨如果做不好,全國人民都會受苦。也就是,以切身利益來講,我們反而更應該要求國民黨,仔細監督國民黨才對啊!監督在野黨,執政黨就會自動變好嗎?

我必須再說一些個人的感想:我發現很多人在討論政治話題的時候,自動就掉入藍綠的刻版印象,然後就彼此開始對抗。這個其實是很不好的習慣。難道一個人不能夠在經濟問題上認同藍營,而在主權問題上認同綠營嗎?如果台灣的獨立問題不能從藍綠對抗中拔開來,就沒有理性討論的空間了。因為我們太容易因人廢言,而被黨派對抗挾持了我們的理性思辯的能力。

很多議題,一旦被標上藍綠的色彩後,在台灣就變成政治鬥爭,對於議題本身的討論,反而就被淡化了。而往往當一個人認同的對象是藍綠某一個陣營,而不是議題本身的話,往往就容易說出前後矛盾的話。一個最好的例子是國民黨在總統大選前後前後對於油價漲跌的說法:選前不斷說要凍漲,讓大選後的新政府決定如何處理,而選後則不斷要求即將下台的政府趕快解除凍漲。同樣的狀況,民進黨也多得是。

台灣媒體專注在政治八掛缺少深刻的報導更讓這種情形惡化。我記得陳雲林到台灣時,全部媒體都在關心抗爭和流血衝突,以及政治人物對於這些抗爭的影響。我不記得看過那個報導認真分析四大協議對於台灣經濟的可能衝擊。如果陳雲林來台是代表兩岸更進一步的交往的話,我們做為國家主人的,不是應該更關心我們要怎麼和對岸交往嗎?議題被模糊了!

比方說,在兩岸食品安全協議中,對於食品的檢驗的協議是由出口方進行,而非入口方進行。你知道三鹿和蒙牛都曾是中國官方認可產品安全不用受檢驗的廠商嗎?你還記得中國曾經隱瞞三鹿產品的問題長達半年,導致成千上萬嬰兒健康受損嗎?你們覺得這樣的兩岸食品安全協議令人安心嗎?

比方說,這次的四大協議有訂下日出條款 - 有三個協議會在簽約後40天自動生效,另外一個時間更短。想想看,你和你的老公老婆結婚時,你們花了多少時間準備,再想想看這些海運空運通郵食品安全的協議竟然要在40天內生效,不需經過立法院同意,你真的安心嗎?

我真心地懇求XXXX的系友們,發揮你們的理性,提供你們的想法。我們當然已經聽夠了各種的謊話、作秀、抗爭、無理取鬧,但是正因為如此,如果有這個園地,而我們能夠聽到一些針對政治議題的客觀理性分析的話,那必定是大家的福氣啊!

關於陳雲林訪台引起衝突的討論

陳雲林訪台,民進黨發動圍城,導致流血衝突。這個事件在各種媒體上已經被討論到爛了。而我母校的一個校友郵寄清單中,竟然也有一連串的激烈討論。而我也參了一腳,發了一篇長文去駁斥另一個校友的發文。

以下是我在11月9日發的回文,至於該校友的原文我就不列了,以免造成隱私上的問題。

================================================
Hi Xxxxxx,

看到你的8個問題,讓我不吐不快。請允許我用中文發表我的意見,以免語言造成我表達意見上的障礙。

1、我同樣不贊成用暴力與推擠來表達言論自由。不過我好奇的是言論自由的保障範圍可以有多廣?

張銘清雖然是以學術身份來台,但是他是海協會副會長,是中國對台灣工作的代表人物。而中國是一個來自長年打壓台灣,直到目前仍然佈有重兵隨時侵略台灣,在國際社會上孤立台灣的敵國。他在台南說出「沒有台獨,就沒有戰爭」這樣具有恫嚇意味的話。言論自由是中華民國憲法對於中華民國國民的保障,在法理上,它適用於張銘清嗎?

對於許多關心台灣自由的人而言,更令人擔心的,是事後檢察官對於當日事件的「特快速」處理,顯示著我們的法治顯然是偏頗的,甚至是偏中國的。

2、台灣有著高度的言論自由,對於同一個事件,你能夠很容易找到正反面的論點和主張。我記得曾經有軍中人物在自己的網站中鼓吹刺殺當時的總統陳水扁。事後該軍中人物並未被求處任何刑責。用相同的標準,對於你提供的幾個連結,我找不到反對的理由。

關於陳雲林訪台的事件,雖然民進黨提出了反對,但是我沒有看到任何執政黨嘗試去協調在野黨的舉動。我並不喜歡街頭抗爭,但是我也無法反對民進黨去進行街頭抗爭 - 畢竟自從國民黨獨大後,國會已經不再是朝野的溝通管道了。

3、對於國外使節來台,政府當然應該做周全的保護與防範措施。我相信這次對於陳雲林的保護措施絕對是超元首級的。君不見,連全台北市的國旗都下架了嗎?

4、在你提供的http://tw.youtube.com/watch?v=ag8vFfk3avU連結中,有兩個重點。第一是中華民國的國旗被折斷了,第二是中國的五星旗反而被允許使用。我想你的意思是說,當警察看到中華民國的國旗時,他應該直覺判斷這些人是暴力份子,並且採取折斷國旗驅逐這些民眾的作法囉?

估不論這整件事的荒謬程度(自已國家的國旗竟然是違禁品),先就警察這樣的因應方式,就是極不恰當的。除非這個拿著國旗的民眾就是上次推擠張銘清的同一個人,你不應該用推論的方式,去認定該民眾可能是安全的威脅而限級其言論自由與人身自由。

政府對於維安上過度的處置,導致民眾的不安,招致更大的民怨,挑起更大的抗爭,正是這次事件會擴大發展成圍城的主因之一。

5、我同意你說「There is no argument that we all care about and love Taiwan, but the opinions and positions and the preferred approach may be different. 」我相信這正是當年兩岸進行辜汪會談時,地點挑在新加坡的原因。而我也嚴正反對以目前台灣人民對於中國態度仍然嚴重分岐的情形下,馬英九政府不顧國會監督,和中國政府進行敏感性事務的會談。

6、我相信,大家會用更廣的視野來看陳雲林訪台的事件。但請不要只是看張銘清事件。也請大家仔細回顧台灣與中國自從辜汪會談以來,從早年的不相往來,到李登揮的戒急用忍,到陳水扁的積極開放有效管理,到目前馬英九政府的加速開放。台灣的產業空洞化已經是事實,台灣的經濟在停滯,台灣的人材與資金在外流。我們需不需要目前的加速開放?我們個人會不會受益?台灣整體會不會受益?台灣在國際社會上是否更能獨立自主?請仔細想想吧!

7、台灣是不是沒有法治?請先問什麼是法治!法治是規範人民的,還是規範政府的?法治是對於各種意見平等的,還是應偏頗的?法 治應該先於自由,還是自由應該先於法治?「Does Laws allow expressiong free speech by inflicting physical injuries or insulting others with different opinions with eggs attacks or confining other's freedom of movements?」我想,不管是傷害或是名譽損害,台灣都有管道可以用法律途徑處理,而且從張銘清的例子來看,台灣的檢察體系效率高得很。但是如果我認為我們不應該限制這方面的言論自由,不然從前那個主張刺殺陳前總統的軍人可能得被抓來重新判刑,而且以他軍人的身份,他大概難逃死刑吧。

8、很遺憾的是,目前的台灣政治是國民黨獨大,立法院似已淪為行政院的橡皮圖章,而行政院又關起門來玩精英政治,沒有認真聆聽台灣的民意。我知道有一些人在靜坐要求修改公投法,讓台灣有更容易施行的公投,以防止現在政府失職的狀況。我不知道有那些立法委員會去關心公投法修正的訴求,不過我知道下一次立法委員選舉還要等很久。

這次的圍城,相當程度地反應出,有為數眾多的民意被當前的政府忽略了。同時,它也相當程度地反應出,目前的各種法制內管道是無法傳達這些民意的。

台灣這幾個月接二連三的大型遊行,到底有讓政府聽進了什麼?

如果政府只是一律推說是在野黨的操作,或是一律稱呼這些民眾是暴民,那麼這樣的政府到底有沒有反省能力?到底有沒有辦法因應民意調整自己的方向?

如果政府對於失控的抗爭活動只能指責在野黨,卻選擇性忽略掉參與民眾的意見,我們除了說這個政府無能,我們還能做什麼?

我們到底要什麼樣的兩岸關係?

我們到底應該用什麼樣的方式來看待我們自己的國家?

我們應不應該為了經濟上的好處犧牲自己國家的獨立與尊嚴?

看著目前政府的所做所為,我除了憂心,還是憂心。



2008年11月18日

Simon & Garfunkel - 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

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

When you're weary, feeling small
When tears are in your eyes,
I will dry them all
I'm on your side
When times get rough
And friends just can't be found

Like a 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
I will lay me down
Like a 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
I will lay me down

When you're down and out
When you're on the street
When evening falls so hard
I will comfort you
I'll take your part
When darkness comes
And pain is all around

Like a 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
I will lay me down
Like a 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
I will lay me down

Sail on silver girl
Sail on by
Your time has come to shine
All your dreams are on their way
See how they shine
If you need a friend
I'm sailing right behind

Like a 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
I will ease your mind
Like a 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
I will ease your mind

2008年11月14日

博君一笑:小偷與車主的對話——德國人真幽默!

朋友寄來的一則幽默故事,正好可以讓人暫時忘記藍綠間莫名其妙的對立與彼此誤解。

謝謝Chishan提供這一則故事。

=====================================================
小偷與車主的對話——德國人真幽默!

送上一篇幽默小品,面對眼前的超高油價和苛捐重稅,說不準有些車主真的寧願像文中的失主,愛車被偷掉了才曉得「無車一身輕」.......

德國人真幽默!

德國法蘭克福發行的一份報紙(Frankfurter Allegemeine)上,刊登了一篇真實事件,汽車小偷跟失竊車主之間有趣的通信。

我們可以發覺,在德國擁有汽車的成本主要不在於車輛本身,而是使用時所需的維修、稅金及保險費。

可敬的Brauen先生:

您一定已經發覺,您那輛停在Goethe街的藍色小轎車被人偷走了!

我就是那個偷車的人,為了表示對失主的情誼,我想向您提出一個友好的建議:我在您的車裡發現一個裝有許多信件和卷夾的皮包。這些對我而言是毫無意義,但是對於您呢,我看是相當重要的。如果您肯將您這部汽車的各種證件交給我,我也將會把這些東西放在Goethe街4號的住宅後面給您。您要給我的東西也可以放在那個地方。

致上親切的問候

您的汽車小偷於 03/02/2008法蘭克福







* * * * * * * *

可敬的小偷先生:

我接受您的建議,因為我確實迫切需要那些資料。至於我的(亦即是您的)那輛藍色四人小轎車的各種必須證件包含保養資料卡,都將在今晚24點之後放在您所指定的Goethe街4號住宅後面。

順致崇高的敬意

MarkusBrauen於05/02/2008法蘭克福







* * * * * * * *

兩個月後,車子已過戶........


* * * * * * * *

可敬的Brauen先生:

本週我得支付高達246EUR的下一期汽車稅,是嗎?

致上親切的問候

您的汽車小偷於07/04/2008法蘭克福









* * * * * * * *

可敬的小偷先生:

我不得不十分抱歉地通知您,下一期的汽車稅您一定得在本周內到稅務所繳納,拖延只會使罰款加重。

順致崇高的敬意

MarkusBrauen於09/04/2008法蘭克福

附記:順便再提醒您,不要忘記到Niekulistars保險公司去繳納汽車保險費。







* * * * * * * *

可敬的Brauen先生:

對不起,我又要寫信打擾您了,不過這輛小汽車竟然每 100公里 消耗14 -16升的無鉛汽油,另外左邊後輪也漏氣了!

順致崇高的敬意

您的汽車小偷於10/04/2008法蘭克福







* * * * * * * *

可敬的小偷先生:

上封信中我忘記告訴您,我的(亦即是您的)那輛藍色四人小轎車極需要更換新輪胎,至於耗油量確實是您所提的那麼多,您想必已經知道那部汽車其實遠比她的外觀老舊許多,她也許常常會使您的工作半途而廢。

為了您的利益起見,我想勸您儘快安裝新的汽閥。

致上親切的問候

MarkusBrauen於12/04/2008法蘭克福







* * * * * * * *

可敬的Brauen先生:

稅務所寄通知給我,要我在十天之內繳交698EUR的汽車稅連帶罰款。

此外,坐墊都壞了,右轉方向燈也無法正常運作。

另外,您可以介紹我一間比較便宜的車庫嗎?當然要有暖氣配備的,因為現在也已經不容易發動引擎了。

我目前的車庫一個月要支付150EUR呀!

順致崇高的敬意

您的汽車小偷於18/04/2008法蘭克福







* * * * * * * *

可敬的小偷先生:

我想您除了確實繳納汽車稅之外,別無他法。

昨晚我想起一件事,那就是煞車幫浦也都失效了,或許您也已經發覺了,不過還是建議您檢查一下。

此外,您必須在天氣不好的時候(現在天氣就不太好),把車蓬修理一下。至於車庫,我恐怕提不出什麼好建議,因為我總是把車停在外面的。

致上親切的問候

MarkusBrauen於23/04/2008法蘭克福







* * * * * * * *

可敬的Brauen先生:

自從偷了您的汽車之後,我吃盡了苦頭。更不幸的是,昨天差速器也壞了。

我是個誠實的小偷,您叫我怎麼能承擔得起這些費用呢?我想請求您把這輛汽車收回,我願意支付一筆賠償費好了。

但願您同意我的這個建議。

順致崇高的敬意

您的汽車小偷於25/04/2008法蘭克福









* * * * * * * *

可敬的小偷先生:

十分遺憾,我們之間的友好通信因為您的殘酷決定而結束了。

由於您偷走了我的(亦即是您的)汽車,才使我真正了解到上帝為什麼要給我兩條腿。我又開始漫長的徒步旅行,而我多餘的脂肪已經減少了好幾公斤,我的心臟也開始恢復正常,我完全忘記我的心血管疾病,我剛剛做完的健康報告也比起以前進步許多。

另外,我的經濟狀況亦大大好轉。

把汽車收回來!?我想也沒想過!我堅決拒絕您的提議,即使您向我提出控告也可以。

再者,我是從來不要任何偷來的東西的。

致上親切的問候

MarkusBrauen於28/04/2008法蘭克福

2008年11月12日

好文轉貼:唉!正義(下) by 夢裡不知身是客

12 November,2008 10:44

唉!正義(下)


明知道阿扁一定會舉起戴著手銬的雙手,真的看到時,還是覺得非常的震撼。

總統大選的那一夜,我寫了「文明的速度」,有人留言說我居然還有辦法這麼理性。但是,這一刻,我不想再理性了,我厭倦了「理性」、「和平」、厭倦了嘗試用邏輯論述說服他人,深綠、淺綠、淺藍,厭倦了壓抑內心最深處的吶喊:「什麼是正義?告訴我!什麼是正義?」

我厭倦了在馬英九被判無罪時故做風度, 還要告誡網友保持理性;我厭倦了媒體天天播報調查進度,特偵組卻還有臉說「偵查不公開」;我厭倦了忍受藍營政治人物的嘴臉,好像他們是全世界最清高的政治 人物;我厭倦了為民進黨辯駁時被中間選民罵,要民進黨檢討時被深綠罵;我厭倦了謙卑、厭倦了掩飾對中國人的厭惡,厭倦為了瞭解中間選民、掩飾自己的情緒。

到最後,我已經相信阿扁真的有貪污,然而,我已經不知道到底是因為日夜被媒體洗腦的後果,還是真的是事實。我只知道,看到李慶華出來說「大快人心」,我只想衝到台北去砸他的辦公室,你這妹妹明明是美國人還拿台灣人納稅錢的無恥之徒,你們一家人有什麼資格大快人心?

阿扁是壞蛋,他應該是吧,所有的錯,都在下台後馬上現世報。可是,不論民進黨再怎麼爛,阿扁再怎麼爛,他人如何抹滅這八年的政績,這八年,他捍衛新聞自 由,言論自由,這八年,他還是做到了沒有人做到的,把台灣意識深植於台灣。也許我們都被利用了,像名嘴最愛說的,「被政治操作了」,至少,他沒有叫我愛一 個不屬於我的國家。

選後人人掛在嘴邊的「爛攤子」,怎麼爛也沒有現在爛,一位網友問,給了民進黨八年,給馬英九多一點時間不可以嗎?箝制言論自由的總統,多一天都不可以!

我被洗腦了20年,又花了20年瞭解真相,突然間,原來叫我反共的政府要親共,沒有交代,沒有理由,即使對方還有1千多顆飛彈對著我們。要怎麼樣精神分裂 的人才有辦法真的接受這一切的合理性,正當性,20年前還信誓旦旦對抗的政權,如今仍然不放棄武力威脅台灣的政權,如今卻變成最好的盟友?

真的有是非,真的有正義嗎?摸摸良心,陳水扁的這個案子,從頭到尾,有任何的程序正義嗎?還是有任何一點點的消息就擴大10倍、100倍,而馬英九的任何作為卻輕輕帶過?貓纜破了那麼大一個洞,還有台北市民說他做的不錯,這就是文明,這就是理性嗎?

有人因為阿扁被聲押而仰天大笑三聲,甚至放鞭炮,我覺得很悲哀。如果布希卸任後被收押,我不相信美國的政治人物會開香檳慶祝。事實上,如果是馬英九卸任後 被收押,我不相信民進黨的政治人物或支持者會放鞭炮慶祝。這個國家,是大家的,總統也是大家的,輕蔑總統,只是在侮辱他曾經代表的人民。

一位網友問 如何面對令人害怕的民進黨黨員,這些滿口穢言動輒揮拳宛如流氓的人。我不知道你為何害怕他們,我並不害怕他們,因為他們就是我,我就是他們。我只是披上了 一層理性的外衣,害怕表達自己的情緒,因為政治不正確。我譴責以色列人,因為內心深處,我希望有機會為自己的理想犧牲,以生命對抗壓迫。阿扁騙了我的票, 也許吧,但國民黨騙了我的青春,我的歷史,我從哪裡來,該往哪裡去。

關吧,把民進黨的政治人物都關起來,也別管什麼程序正義了。反正只要打著「肅貪」之名,一切都有了正當性。我不認為這叫正義,我的理智不這麼認為,我的感 情也不這麼認為。現在不流行挺扁了,也許我就是挺貪腐,可是,瘌痢頭的兒子是自己家的好,我寧願挺一個三流的台灣人,也不願意挺一個一流的中國人。

好文轉貼:暴力的迷思 by 夢裡不知身是客

本文轉載自 http://gaidhlig.pixnet.net/blog/post/21955826

======================================================
7 November,2008 17:19

暴力的迷思



晶華圍陳的那天晚上,接近午夜,我的電話突然響起,大哥的聲音在那頭問我:「妳有沒有在看電視?有沒有看到我上電視?」我嚇了一跳,原來他並沒有去,只是 在下班後到濟南路去聲援靜坐,並且買了一件T桖給蔡英文簽名,說是要給我當生日禮物。這是十三年前因為我和父親吵架而賞了我一巴掌,讓我離家出走一個月的 大哥。

由此可知,我們的父母並不是會打小孩的人,如果有我也不記得了,否則我也不會因為被甩一個巴掌就離家出走。可是,回首過去,我常常懷疑我的陰影會比出身暴力家庭的孩子來的小。

我們是一個超級壓抑的家庭,父親畏懼祖父,根本不敢頂嘴。父母親如果吵架,母親就離家出走,根本輪不到我們小孩之間吵架。最會吵架的是我,可是每次和姐姐吵架她就癲癇發作,我永遠都輸。我的父親不會管教,也不會仲裁,只會說:「不要吵,再吵我去死好了。」

也許是為了避免爭吵,結果,我們兄弟姐妹也很疏離。出國八年,兩個哥哥主動打電話給我的次數少之又少,現在二哥在新加坡,我也未曾打過電話給他;我和姐姐 更是有長達四年的時間一句話都沒有說。我們之間所有的溝通都是經由母親,過濾掉所有「不當」的情緒。大家都不敢把真心話說出來,也不敢把對對方的不滿或質 疑說出來,結果就是,見面的時候,大家都很陌生,也無話可說。這原本是我母親的願望:一個和樂的大家庭,可是,其實我們全家一起吃飯的時候,都要靠小孩子 撐場子。

幾個月前,因為某件事情,母親把大哥叫回家裡罵了一頓,罵到一半把我叫進去,因為總是脾氣溫和的大哥突然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反應激烈,反而讓她不知所措。我 聽了緣由之後反而站在大哥這一邊,於是,壓抑數十年的家族歷史過去在一夜之間爆發出來,哭的哭、罵的罵,鬧成一片,一對兄妹忤逆著老邁的雙親。我和大哥抱 頭痛哭,卻是第一次感覺兩人像親兄妹。

奇怪的是,在那之後,母親和大哥之間的關係並沒有變的更尷尬,反而更親密。以前從不回家,只是約在外面見面吃飯的大哥,現在會在下班後買父親最愛的鵝肉 來,三人一起吃東西聊天。母親說,大哥現在聊天的話題也多了,也會吐露先前不願吐露的一些事情。他開始不介意真正的敞開心胸,似乎從這個時候,他才開始信 任自己的家人。

就像我一直痛恨母親竭盡所能維持的「和樂」表象,我也痛恨「和平」的假象。

在台灣,不知道為什麼,好像只有見血才叫「暴力」。事實上,「暴力」的定義很廣,隨便找個免費的網路字典,就有六種定義:

1. 以侵害、破壞、虐待為目的的所加諸的肢體暴力
2. 激烈的行為或舉止
3. 強烈、驚人的自然現象
4. 濫用或不公正的使用權力
5. 曲解意義、意涵或意圖
6. 激烈的情緒或表現

「流血暴力」是暴力的一種,「濫用公權力」也是暴力的一種,「激烈的情緒或表現」到使人害怕的程度,也是暴力的一種。對我而言,死刑就是最大的共同暴力:沒有一個政府有權利殺人。

有一位網友寫了一篇很好的留言,其中就提到這種在我看來是「暴力的迷思」,她說:「版主說的「禁止抗議」,到底是禁止抗議呢,還是大家心知肚明的曉得民進黨的抗議不會和平,所以才得要遠遠隔離?」

不管喜不喜歡,「衝突」本來就是言論自由的副產品,就像色情文化也是言論自由的副產品一樣。不要說上街抗議會有衝突,人跟人之間溝通也會有吵架。為了避免 衝突而限制言論自由,結果就像我家一樣,乾脆連話都不要說了,那都不會吵架。一旦為了避免衝突、「污染」而開始限制言論自由,接下來,限制的就不只是言論 自由,而是言論本身。箝制言論自由的理由可以有很多,也可以冠冕堂皇,然而,捍衛言論自由的理由只需要一個:「這是與生俱來的人權」。如果因為害怕衝突而 濫用公權力禁止抗議,那麼,這才是「以暴制暴」的開始。

紅衫軍真的有那麼和平嗎?破天荒的24小時抗議,以顏色暴力使人心生畏懼,挑戰其理念或正當性者即為「挺貪腐」,這又何嘗不是一種「符號的暴力」?那些因為無法忍受而前去「挑釁」,行使「挑戰權」的人,又何嘗不是在壓抑下爆發出來的不滿?

陳雲林的「風度很好」,他當然風度很好,他背後有一千多顆飛彈在幫他撐腰,要是我我也會風度很好。然而,到底真正使用暴力的是誰?

我的目的並非為昨夜的流血衝突說項,或尋找正當性。然而,我也認為一昧的蓋上「破壞國家形象」、「民主倒退」這種大帽子,只是回到一言堂式的論述方式。

每次有人提到國際形象,我就忍不住要苦笑。翻譯那些英國作家的小說,最苦惱的是他們罵髒話的方式太多,而我用中文罵髒話的造詣有限。英國人罵髒話不帶髒字,而是把髒話變體成不是髒話,但久而久之大家都知道那是罵人的話。這是壓抑的本質——言論不會消失,只會變體後再出現。

所謂的國際形象,對我而言只是「國際假象」——世界上最和平、理性的民族莫過於中國人了吧,從來也不上街、不抗議、沒有街頭暴力,我相信,那一定是個世界大同的社會。

對我而言,與其譴責暴力,互相指責,不如檢視自身每天所縱容發生的暴力,檢視這些暴力的根源,才是對付暴力最好的方法。否則,永遠無法有真正的溝通。「道 德的制高點」(moral high ground)很容易,說說就好了,然而,這些說道德的餘欲、機會,是誰幫你爭取來的?等到有一天,你的道德標準和政府的道德標準不一樣的時候,是誰會上 街流血去幫你爭取?

昨天晚上這一群人。

就在這篇將要完成之時,警方開始強制驅離那些靜坐的大學生。為什麼要驅離他們?他們只是靜坐,有傷害到什麼人嗎?紅衫軍可以違法遊行到忠孝東路休息,靜坐的大學生不能表達自己的意見?

驅離這些靜坐的大學生,澆熄他們對民主的熱情,無視他們的訴求,才是台灣民主最大的倒退,最大的悲哀。

還是,如同歐威爾的「動物農莊」裡所說的:「所有的動物都平等,只是某些動物比其他動物平等」?(All animals are equal, but some animals are more equal than others.)

I rest my case.

2008年11月9日

真是令人無言的蘋果社論「辣蘋果專欄:最該罵的是阿扁」

看到這篇蘋果的社論,真是令人無言


如果這次圍城活動的流血衝突也能推給阿扁負責,那現在這個政府也未免太沒有擔當了!這個寫社論的,難道以為現在阿扁還是台灣的總統嗎?


2008年11月1日

再駁斥「證明台灣人是中國人就是這麼簡單」一文

前情請參考 駁斥「證明台灣人是中國人就是這麼簡單」一文

在上次發了回應文之後,沒想到那個版的版主很積極地回文了。還針對我的部份回了兩篇。真是太承蒙他看得起了。他的回應請看 http://blog.udn.com/Abien/1859302#reply_list

他回應的重點在於,他首先提出了一個個人的案例,從原來的七點證據上,列出%來說明這個案例「很中國」。接著他說如果各點沒有50%以上的,就不是中國人。最後則針對中華文化的部份,再重述中國人才會行使中華文化。

很用心啦!不過呢,我還是覺得他的回應在邏輯上很虛哩。所以我又發文回應過去,也許他也很快會有回應吧!

以下是我這次的回應:

我不得不佩服版主,可以花那麼多心血去兩次回應我上次留的文。但是我必須說,有些邏輯上的問題,在版主的回應中仍然到處可見。

在版主的第一則回應中,你提出了一個案例,並希望以百分比的方式,去論證這樣的一個案例具有中國的特徵。有三個問題請版主回想一下

一、這個案例是不是具有代表性?沒有被代表到的台灣人怎麼辦?還是你認為可以用多數暴力強迫這些人也變成中國人?

二、50%這個切分點,適合用來做族群特徵的切分呢?為什麼不是49%,為什麼不是51%?你是不是以為投票也可以用做族群認同的主題上呢?

三、即使台灣人在某些特徵上和中國人極為類似,是否就可以說台灣人就是中國人呢?用個不得體的例子,狗和狼不管在各種特徵上都極為類似,但你會認為我們應該說狗就是狼?

你第二則回應開頭說到:「我說的含義很簡單,只要我講的那麼多的特徵,這個人只要一半沒有中國 我就承認他不是中國人」。

我必須要問的是,你所謂的中國人,是文化上的中國人,族群認同上的中國人,種族血緣上的中國人,還是國家認同上的中國人?這四種不同面向的中國人,對你而言是一樣的嗎?是100%正相關的嗎?

如果你分不清楚中國人可以有不同面向的理解的話,你大概分不出中華和中國差在什麼地方,也無法理解為什麼中華文化不一定需要由中國人來發揚光大。

同樣的,如果你不能仔細分清楚不同的面向,你也看不出你原文中的七點證據有多混亂,而要證明的東西有多模糊。你可以大方一點告訴我你那七點證據是那一種面向上的證據嗎?而你要證明的中國人是那一種面向上的中國人嗎?

你可能覺得我提出這幾種不同的面向是來搗亂的,但是你如果硬要自己在這麼複雜的議題上隨意切一刀說台灣人就是中國人,我覺得真正在搗亂的人正是你。

我認為中華文化不是中國人獨有的。中華文化在整個東亞影響深遠,日韓曾是漢文字為主要文字就不論了,東南亞國家,越南菲律賓泰國馬來西又何不是深受中華文化影響?西方世界也多得是喜歡中華文化的人,也多得是可以流利中文背誦四書五經的漢學家。我在劍橋遇過一個中文講得比我還純正的英國老師,我想,他搞不好比我更適合被稱為一個中國人吧!

台獨在去中國化?這是一個好議題。我個人認為,在國家認同與凝聚國族意識、國家形象塑造、國際行銷以及政府組織合理化等方面來看,去中國化沒有什麼不好的。等版主如果有空專文討論這個題材的時候,我們可以好好討論一番。

2008年10月29日

我的阿基里斯腱 - 總算拆石膏了!

10月29日星期三。拆石膏的日子總算來了。

這兩個星期託了石膏是90度的福,其實走來走去的日子還蠻不錯的。也讓我這兩天為了今天要拆石膏而格外興奮!昨天還問老婆說今天拆完石膏後,要不要去中國城吃東西哩!

這當然是樂觀了一點啦!

一早仍然是叫計程車,8:45AM從家裡出發,不到9AM就到了醫院。沒想到,我的主治醫生遲遲不出現,讓我和老婆等到10AM才看到醫生 - 不是我的主治醫生,明顯是臨時叫來頂一下的醫生:剛見到我,簡單問了些狀況,叫說我今天要「換」石膏,當場把我嚇了一跳!

其實這個醫生來,大概只是來補一些程序上的步驟。拆石膏仍然是石膏室的Ian幫我處理的。我也在拆完石膏後,現場拍了幾張照片。吃飯的時候不要看,因為我覺得這些照片不太開胃啊。

20081029 - 拆石膏


由於三個月來,我的右小腿都沒有洗澡也沒有沾水,右小腿的皮膚都呈現角質化脫皮的現象。在照片中應該可以猜測這些表皮的厚度。也讓我洗澡時,化了好多時間在搓腳皮… 讓我一直想到以前看的阿貴的阿嬤的腳皮系列

拆完石膏後,就在reception那邊,約了二個月後的回診。然後我拿著醫生給的referal form去復健科 Physiotherapy 那邊去登記。從骨科走到復健科的路上,反覆在想我要怎麼做復健的事情。離開石膏室的時候,Ian和他那個老頭同事只有提醒我上下樓梯時,不要讓腳跟懸空,而我知道一旦石膏拆掉了,走路的方式勢必要重新調整,到底要怎麼做,真是沒個概念。

在右腳還在搖搖晃晃的情況下,我當然是用兩根拐杖支撐著右腳往前走。在復健科,簡單地登記一下後,登記小姐幫我去找了一位可愛的復健人員出來。說可愛,並不是說她是什麼年輕的妹妹,相反地,她是一個大概50歲上下,和藹可親的銀髮太太。她要我秀給她看,我右腳的前後伸展範圍,再用手抵我的腳測試我的小腿的力量。

這樣簡單看完後,她說我的腳的前後活動範圍,在同樣開刀的例子中還算不錯,她同時希望我在下次回診前,反覆做兩種不同的練習。

第一個是以腳踝為軸心,讓腳掌向前壓和向後壓。因為腳被困在石膏中已經三個月了,所以不管是原來受傷的阿基里斯腱,或是腳背上的肌腱都已經僵硬痿縮,需要去伸展拉開。而且,腳背上的肌腱其實會更快見效。

第二個是將右腳垂直放在椅子上面,人立直站好。在右腳保持在椅子上的情形下,人的身體向前傾斜。如此一來,就可以伸展阿基里斯腱了。

說明了兩個不同的練習項目後,她接著幫我做心理建設。其實像我這樣受傷的人,常見的心理障礙其實是對於自己的身體產生不安全感:不知道身體是不是已經復原,害怕任何一個動作會造成另一次的傷害。所以她告訴我說,我必須先了解一件事實,那就是我的肌腱已經接好了,在那邊等著讓我用,我對它能做的最大的傷害,就是不動它!如果不去動它,它永遠不會好!

所以我除了上面的兩種練習外,也要常常走動,而且要校正裝石膏期間養成的不良習慣,像是腳在走路時會向外開。如果長時間站立或走動,腳有可能會腫漲。腫漲對於腳的復原是不好的,所以就必須觀察自己的腳是否已經腫漲,並做適時的休息 - 讓身體靠著牆,或是坐下來。即使是坐下來的時候,上面的第一項練習還是可以做的喔!

這個星期是我最後一個星期的病假。我星期五就要參加公司的活動,而下個星期更是一整個星期都會在別的城市參加公司的訓練。我一定會讓我的腳趕快好起來的!

下一次去復建科約診,定在11月10日上午。



話說從頭: 我如何弄斷了我的阿基里斯腱(1) - 意外的發生

2008年10月26日

我不是一個好人,心理測驗告訴我的

人生還是不要太苦悶…

你也可以自己去玩一下,看你是不是一個好人 http://tinyurl.com/5hcx38


2008年10月21日

總算看完海角七號了

覺得很對不起台灣用心做事的電影人們,因為不能在台灣的電影院看正版的海角七號。

昨天才總算看完了,但是一起看的朋友卻不覺得有多麼感動。本來大家期待著會有哭點的,沒想到卻是不斷地為著一些奇怪的片段在爆笑著。茂伯真是太讚了!

大概是已經在網路上看了許多部落格做足了功課,看這部片並不會有看不懂的感覺,反而覺得印證了不少事情,也不由得想到一些年長的親人,以及他們提起日治時代時的表情。很多事情似乎不是我們六年級這一代能夠想像的:像是他們有日本名字,上學講日文,小時候發願為日本母國貢獻,甘心地為日本去打中國打美國,國民政府接收後應該不能說國語而無法得到好的發展…… 我相信還是有台灣人抗日,但是一想到美國在二次大戰的時候有轟炸過台灣這種事,我很能夠理解當時台灣是如何地被看待成日本的一部份。

當然現在的台灣已經不是當時的台灣,而現在的台灣人也不是當時的台灣人,還包括隨著國民政府來台灣定居的外省人,包括近二十年以來,到台灣打工賺錢的菲勞泰勞,還有跟著台灣丈夫來台灣定居的大陸新娘越南新娘…

不過,這一塊土地上,曾經有過的那一段歷史,還是有去記述有回憶的價值的。

網友們對於海角七號做的論述太多了,隨便抓幾個正面反面的例子吧。

打狗旅行社法國辦事處《海角七號》你們這些昆蟲,現形吧!

凱特打結結該該叫我還是寫了 - 海角七號

愛護你的膝關節!海角七號系列文章

聯合報。許介鱗的海角七號…殖民地次文化陰影

中國時報。陳宜中的《海角七號》的台日苦戀

為歷史正名海角七號背後の政治陰謀

駁斥「證明台灣人是中國人就是這麼簡單」一文

才看完了海角七號,在網路上搜尋一些相關的評論,不小心看到一個名為「為歷史正名」的部落格與上面的一些文章。我相信這位作者是相當有心而熱心的人,在自己網格上寫了很多的評論文章。不幸的是,看完其中一篇「證明台灣人是中國人就是這麼簡單」後,我的感覺就是很想罵人。

他的文中提出了下列七項台灣人是中國人的證據,很不幸的,我認為每一個證據都是不充分的。
一、台灣人吃中國菜
二、台灣人說中國話
三、台灣人拜中國神
四、台灣人過中國節
五、台灣人有中國血統祖先
六、台灣人行中國禮儀
七、台灣人有中國國藉

為免意氣用事,我嘗試很理性地在他的網站上留了言,也順便貼在這邊。如果立場和你的不同,導致你看了也很想罵人的話 - 很抱歉,請息怒。如果你有想法,歡迎平心靜氣地來討論。

=======================================================

剛剛是從Hemi連來這個網頁的。看了版主義憤填膺的文字,真的令人看了很訥悶:你的列表看來很完整,你想從很多方向去證明台灣人是不是中國人,但是實際上分析起來,你的論述卻很不充分。

其他的網友也提過一些看法了,但是我這邊就用同樣的列表來駁斥你所有的證據:

一、台灣人吃中國菜:基本上,台灣人也吃日本料理、韓國料理、美國料理、英國料理、義大利料理、法式料理。台灣自古以來和中國多相往來,菜色和料理方式相近是正常。這不代表台灣人就是中國人。很多上班族天天早上吃美而美漢堡,中午吃中式自助餐,晚上跑去吃義大利麵,這些上班族都不是純中國人。

二、台灣人說中國話:我說國語、台語和英語。我也學過一陣子的日語。我一直很遺憾小時候被老師「規定」要講國語,害得我沒有好好學台語。台語裡面很多的外來語,尤其是日本話,不單純是中國話。很多原住民的語言,更是中國沒有的。按照你的邏輯,我們都不是中國人。

三、台灣人拜中國神:台灣有很多人信基督教,也有人信回教,甚至原住民也有他們的祖靈崇拜。按照你的邏輯,這些人都不是中國人。

四、台灣人過中國節:台灣很多人過聖誕節和西洋情人節。按照你的邏輯,這些人都不是純中國人。

五、台灣人有中國血統祖先:台灣很多人有原住民的血統、日本人的血統、甚至荷蘭人或是西班牙的血統。他們不全是中國人吧?如果一個外國人娶了中國太太,生的小孩就是中國人了嗎?

六、台灣人行中國禮儀:按照這一點,日本人也是中國人。

七、台灣人有中國國藉:台灣自從被中華民國政府接管後,台灣人只能拿中華民國國藉。不過我認識很多台灣人有雙重國藉的 - 美國的、英國的、加拿大的、日本的… 他們大概不只是中國人囉?政治上的區別和文化上的區別,被你搞混了!

=================

再來說說我對台灣人是不是中國人的看法。

台灣和中國有很深的歷史淵源,文化、血統、地緣都很接近,但這並不表示台灣人就一定是中國人。我是台灣人,但我不認為我只是中國人 - 我傳承的血統有不是純中國的血統,我傳承的文化有許多外國的文化,我出生的台灣島,並沒有真的和中國大陸連在一起,也並不是自古就由中國的中央政府統治。

我認為,你的七點證據反映出,你心中的台灣人無法代表所有生活在台灣島上三千萬的人。台灣社會吸收了中國數千年的文化,這是一件好事,但是請不要因此就忽略台灣社會的多樣化的特質。你的七點證據,你可以大大方方地用來佐證「你是中國人」這件事實,但是請不要就把厝邊隔壁的所有三千萬人一起帶進去。

我認為,台灣人的意義應該大於或是包含了中國人的意義:因為台灣人不只有中國人的文化血統,還有更多!

我認為用美國與英國的關係,來描述台灣和中國的關係是很不錯的比喻。而你在文末提出台灣還沒有獨立,而且就算是未來會獨立,你也認為台灣人不應該忘記自己是中國人,不然會浪費中華文化。我部份同意這個論點,但是我也認為你這個論點有兩個錯誤的假設

一、你認為台灣人是中國人
二、你認為不是中國人就會浪費中華文化

第一個假設不成立,因為你無法證明台灣人就是中國人。你已經嘗試去證明,而我也嘗試去駁斥過了。

第二個假設更荒謬,你彷彿在暗示說中華文化是綁在血統或是基因上面的。如果真是這樣,那孔子就不用周遊列國了,因為只有周天子和他的子孫們才能學六藝吧?基督教雖然是起源於中東猶太人,真正發揚光大的可是義大利的羅馬人啊!就算不是中國人,也可以好好學中華文化的!不強求把自己看成中國人,也許更能夠客觀地看中華文化美好的地方吧?

==========================
同學看完後,希望我加註一點:
現在的英國人不會稱美國人為英國人吧
[自已是]甚麼人是自我認知..
政權所控製的又是另一回事
也有許多台灣人是美國人呀
馬英九的女兒是個例子
文化,血統,與政治政權有時相關
有些角度卻也不相關


我的阿基里斯腱 - [KUSO] 我欺騙了大家,真相其實是…

在和一個舊朋友chat的時候,不小心講出了我阿基里斯腱斷裂的真相… 對不起大家,我欺騙了大家…

Cheeven: 最近病假在家,就有比較多時間寫blog
Ellen: 怎啦
Cheeven: 我八月份有一個晚上回家的時候,發現外星人入侵地球,而且只有我一個人可以阻止他們。所以我就和他們頂孤枝。打了幾百回合,因為我發現有一個老婆婆要過馬路,所以先喊OSKE去幫她,沒想到被外星人從後面偷襲。我要施展後踢的時候,不小心被他們砍斷我的後腳筋。
Ellen: 夭壽 你沒反擊呀
Cheeven: 所以我就一直養傷到現在
Ellen: 怎麼可以讓外星人打贏你呢
Cheeven: 喔,後來我的小宇宙爆炸,把他們都趕回那美克星了
所以地球還沒有毀滅啊!
Ellen: 哇 你為地球人犧牲真大呀
真是了不起
Cheeven: 是啊
妳是第一個知道的
我都不敢跟警察講
Ellen: 感動
Cheeven: 怕被倫敦市長頒獎
Ellen: 講了他們也不會相信啦 而且他們會以為你瘋了
Cheeven: 是啊
Ellen: 對喔 我居然忘記你在英國了
Cheeven: 而且我有看Heroes,有超能力的人真可憐
Ellen: 幫個忙幫個忙
Cheeven: 啥?
妳知道我在那家公司上班,卻不知道我在英國喔?
Ellen: 突然忘記可以請你幫忙了
等我 我先找一下
Cheeven:

==============================
大概就是這麼回事了。



話說從頭: 我如何弄斷了我的阿基里斯腱(1) - 意外的發生

2008年10月20日

Google Toolbar 的翻譯功能真是太神奇了…

之前沒注意過,沒想到Google Toolbar的翻譯功能還可以順便當單位換算器…

網頁上寫的是 2.9 pound,滑鼠移過去的時候,竟然可以自動跳出 1.3154 kg。真是他×的方便!

有圖有真相:

2008年10月18日

如何使用短網址服務 TinyUrl

與其說這個一篇文章,不如說是一個筆記。

網路上有一種服務是將又長又複雜的網址轉成簡短的網址,以便傳遞或是用在有字數限制的應用情況中。這種服務,在國外是以http://tinyurl.com最流行,而在台灣則是http://orz.tw為最流行。

比方說,我要看BBC看最新一季的Little Britain,我得到的網址是

http://www.bbc.co.uk/iplayer/episode/b00dzzp9/b00dzzkq/Little_Britain_USA_Episode_3/

為了傳遞方便,我可以連到http://tinyurl.com去產生一個短網址。畫面如下:


將剛剛的網址貼進表格中,按下「Make TinyURL!」按鍵。得到的是如下的畫面:


短網址產生完成了!新的網址是極短的http://tinyurl.com/64hv4n,但是短短的就很好用啊!當把這個網址給了你的朋友,而他連上這個短網址的時候,他就會被轉向到BBC的網頁去的!真是方便~~~

不過,這樣使用上還是很麻煩。最好是可以不用上http://tinyurl.com就可以直接產生一個短網址給人。我發現Firefox上面正好有這樣的一個外掛可以用,它就是TinyURL Creator,你可以在http://mozmonkey.com/找到它。安裝好後,Firefox的工具列上會多一個選項,見下圖:


首先呢,要先點選其Options,並選取你想要使用的短網址服務提供者後按「確定」。我這邊是選取TinyUrl.com。


要執行,進到同樣的工作列選單中,選取New或是From Current URL都很方便!尤其是如果是From Current URL,它產生後的短網址會直接放在你的剪貼簿中,相當於你已經用ctrl-c複製好,只要ctrl-v把新的網址貼到email或是messenger視窗中就可以了。真是相當方便哩!

2008年10月15日

我的阿基里斯腱 - 最後一組石膏

星期三10月15日,在老婆大人的陪同下,一大早回到醫院石膏室報到,準備更換我的石膏。按照原先的計劃,這是最後一組石膏了,而且因為這次的石膏將固定為90度,所以我將可以站立與走動。非常的興奮,以致進醫院的時候還摔了一跤。

Ian 還是一樣的風趣,一邊聊天一邊幫我裝上新的石膏。我這次選了綠色的石膏。我本來想要蘋果綠的,但是綠色只有一種,而且深了一點。不過,因為上次粉紅色的經驗,我知道 Ian 在上新的玻璃纖維的時候,顏色會變淡,所以效果上應該是無妨,所以還是請幫我上綠色的。

我現在上的石膏其實不是石膏的材質,而是玻璃纖維的材質。其原料是一綑綑類似紗布的東西。石膏師會把它拿去浸水,再包紮在我的腳上,在它變乾的過程中,一邊固定角度讓整個石膏定型。 Ian 過去的做法,是先把腳套上彈性的襪子,然後上第一層白色的底,這個會用到兩綑。稍微定型後,將襪子上下兩頭折進來,包覆底層石膏的兩頭,以避免它刮傷腳的皮膚。接下來,上有顏色的外層,大概也會用過兩綑。由於這次的石膏將用來站立行走,他特地在腳底板的部份多加用了半綑的有色外層以強化這個石膏。

上石膏的過程中, Ian 提到製作一次石膏的成本。首先白色的底層是最貴的部份,一盒的原料要 55 英鎊,大概只能用 5 個人。而每一綑的有色外層原料要 10 鎊左右。所以我今天這次的石膏,其成本竟然也要 40 多英鎊。加一加其他的人事或是器材,可能這一個石膏也要 50 英鎊吧。而我已經是第四組的玻璃纖維的石膏,也就是說光是石膏的部份, NHS 已經花了 200 英鎊在我身上了呢!

這樣看來,我每個月交那一筆 National Insurance 還是有其價值的啊!

這次還拿到一只大拖鞋,是套在石膏外面,可以讓我出門散步的。回家拍照的時候才發現,它竟然是美國的舶來品,不是中國貨哩。

照片請參閱
20081015 - Green Plaster


很久沒有用右腳站立行走了,其實還真是沒辦法適應。主要的原因是腳已經忘記如何承受我的體重,所以光是兩腳平均地站著,就會讓它劇痛。而要走路,暫時還是只能靠拐杖了啊!但是我還是很高興 – 至少我可以站得穩穩地上廁所了!這才像是個男人啊!


話說從頭: 我如何弄斷了我的阿基里斯腱(1) - 意外的發生

2008年10月13日

OpenOffice 3.0 發布了。但是要抓它可能還要等一下子…

因為太多人抓,他們的網站掛了啦!

有圖有真相:


以下是他們的說明:





更新:15 October 2008
本來以為應該很快就會修好的東西,沒想到他們到現在還沒有修好。原本還算賞心悅目的首頁目前只剩下下載新版的連結而已~~~

加油啦!OpenOffice!

在GoogleTalk中加入其它通訊協定的聯絡人

這兩天我花了不少時間在Google Talk上面, 試驗如何將其它通訊協定的聯絡人加到我的Google Talk中。當然這麼做是有些理由的。

第一點要澄清的是,整合多種不同的通訊協定是很簡單的事情。儘管MSN/Yahoo/AIM等通訊協定是該公司的專利,但透過反向工程,市面上有得是可以整合多個協定的程式,免費或是開始原始碼的也很多。隨便舉些例子:Pidgin(其前身是GAIM)就是一個跨平台通多協定的應用程式,還有可以免安裝放在隨身碟中執行的版本。而Meebo則是我用過很方便的網頁版多協定的應用程式。

那麼我為什麼要用Google Talk呢?當然是有它特殊的好處。

第一個是 Google Talk 很輕巧,不像 MSN 或是 Yahoo! 一個比一個又重又慢。

第二個是 Google Talk 不僅通訊協定是開放的,它也支援了多種使用的方式。獨立執行的 Google Talk 就有兩個版本:正規的版本是 1.0.0.104 而還有一個 Google Talk Lab Edition 可以支援最新的 web 功能。Google Talk 的網頁版是 Google Talk Gadget:它不但是 GMail 整合的一部份,還可以獨立一個視窗來使用 - 你甚至可以讓它變成 Firefox 側邊欄。它可以跟很多部落格整合,最近還推出 iPhone 版哩。

第三個是 Google Talk 的通話記錄可以自動保存在 GMail 中,可以使用 Google 最強的搜尋功能去找過去的重要訊息。

第四個是防火牆的問題。往往在公司的網路裡面,網管人員會想盡方法擋住即時通訊的軟體,以節省頻寬,增強資訊安全。但是只要它開放 GMail, 你就可以用 Google Talk Gadget 和你的好朋友聊天。

有了這麼多好處,那它有沒有壞處?

有, 而且很致命。使用它的人不夠多!市面上那麼多種的即時通訊工具,最強的還是MSN 和 Yahoo。還有一些地域性的功具,像是QQ在中國很紅,或是AIM在美國很強。甚至還有人在用ICQ哩!Skype上的聊天功能也不錯啊!

所以我開始尋找如何讓這些通訊協定整合到 Google Talk 的方法,而且不是用Pidgen之類的工具,這樣我才可以享有上述的種種優點。

解決方法早已有人提出了,就是利用開始原始碼界的Jabber伺服器。

話說Jabber是一種公開的即時通訊協定,而且有許多軟體支援。它可以利用不同的程式模組整合MSN / Yahoo / AIM / GoogleTalk 等通訊協定,這些模組在術語上面被叫做 Transport。要使用 Jabber,你需要有可以支援 Jabber 的即時通訊軟體,像是之前提及的Pidgen或是有許多人使用的Psi

步驟如下:
  1. 下載並執行 Psi,並建立 Google Talk 的帳號,讓你能夠用 Psi 登入 Google Talk 網路。
  2. 使用 Psi 提供的服務探索 ( Service Discovery ) 功能,去找尋合適的 Jabber 伺服器和它提供的 Transport。我使用的 Jabber 伺服器是 jabber.hot-chilli.net,它提供了 AIM / ICQ / IRC / MSN / Yahoo / SMS 等不同的 Transport 支援。
  3. 以 AIM 為例,用我的 AIM 帳戶,去登入 AIM Transport。
  4. 我原先在 AIM 上面的聯絡人,會自動被 AIM Transport 匯入到我的 Google Talk 帳戶中。因為增加聯絡人需要使用者做確認,所以我會花一堆時間,在 Psi 丟出的確認視窗中,點選確認。這一步可能會花很多時間。
  5. 關掉 Psi, 回到 Google Talk,所有的聯絡人都出現了!
俗話說得好,有圖有真相。如果想看Screenshots的話,請移駕至:
From 20081013 - GTalk Trick


我在網路上找到的文章中,正面反面的回應都有,有人成功有人失敗。我目前還沒有把我全部的 MSN 聯絡人匯入到 Google Talk 中,因為這個量會很大。不過,一旦我又被關在客戶端辦公室,被重重網路限制時,起碼我知道怎麼做囉!

我目前倒是把不少原來只有在 MSN 或是 AIM 上面的機器人匯到我的 Google Talk 中 - 增加生活樂趣啦!


===========================
Update 16 Oct 2008

今天忽然發現我開Psi的時候沒有辦法連上Google Talk的伺服器。研究半天,發現應該是我Psi中的Account Setting不對。重新參照了Google提供的說明文件"How do I configure Psi for Google Talk?"後,一切ok!

===========================
Update 18 Oct 2008

自從上次設定好我的server後,常常會遇到Google Talk中MSN Transport自動斷線的狀況。有的時候甚至是當Psi開著的時候,Psi和Google Talk都可以連上MSN Transport,而當Psi一關掉,Google Talk中的MSN聯絡人就自動全部消失。目前還沒有找到一勞永逸的解法。我必須要用Psi去刪除再重新註冊MSN Transport,這樣Google Talk又可以恢復正常一陣子。

如果有什麼人有好的解法,請不吝告知喔!

PS. 話說回來,同一個Jabber Server上面的AIM Transport卻從來沒有讓我斷線過。這會不會是表示我有什麼其他的程式會自動登入到MSN,而導致我的MSN Transport斷線呢?



總算裝好了Wii上面的Homebrew Channel

Homebrew Channel  是利用 早期Wii的缺陷 ,讓使用者可以執行自已開發,或是網路上下載的 Wii 應用程式。

我上個星期試了半天,因為卡在記憶卡而失敗。今天記憶卡寄到了, Homebrew Channel 也就立刻順利安裝成功。我還順便裝了兩個很實用的應用程式 FTPiiHomebrew Browser 。

有了 FTPii ,我就可以讓 Wii 變成一台ftp的伺服器,並用 ftp 的方式,把我的照片、音樂或是其它 Homebrew 應用程式上傳到 Wii 的記憶卡中,不用一直拔卡插卡。

有了 Homebrew Browser ,我就可以在 Wii 上面輕鬆點選我想下載的 Wii 應用程式,不用開電腦囉!

Homebrew 的應用程式 還真是蠻多的。還有可以破除 Wii 區碼限制的應用程式哩。

不過,在我還沒有去買 WinKey 之間,應該還不能跑下載來的 Wii 光碟備份檔吧。

線上求籤網路:媽祖,關公,黃大仙

在玩google talk的時候,不小心看到幾個線上求籤的網站,特此記錄之


如果有人有其它的求籤網站,請不吝分享啦!

2008年10月12日

Some IM Bots I tried on GoogleTalk

Following my discovery on the Google Translation Bots, I am getting more interested in Google Talk and bots on it.

Add the contact in the GoogleTalk, and you will get some usefulchat bots to play with.
  • Wall Street Journal -> WSJ@aim.jabber.hot-chilli.net
  • Imfeeds (RSS notice) -> imfeeds@gmail.com
  • Imified (Notes/Todo/Reminders) -> imified@imfied.com
  • Buddy@MrMovie.com (IMDB or Amazon movie info) -> buddy%mrmovie.com@aim.jabber.hot-chilli.net

There are some bots that have been designed for AIM, and they can be easily integrated in GoogleTalk too. Here is the gallary website http://gallery.aim.com/browse/bots although most of the bots there are for US only.


Update: most of the bots above require you to set up the linkage between Google Talk and the Jabber server properly. Please refer to my new article at http://cheeven.blogspot.com/2008/10/googletalk.html



2008年10月11日

Google Talk上的Translation Bot

上回曾在“微軟推出WLM的自動翻譯機器人”一文中,介紹了MSN上面可以新增的中英翻譯機。

最近我花比較多的時間在Google Talk上面。從它官方的部落格中,發現原來它也有這種自動翻譯機,而且支援的國家語系超多的啦!

下表取自 http://www.google.com/support/talkgadget/bin/answer.py?answer=89921#


我立刻就新增了正體中文和英語的兩個翻譯機器人到我的Google Talk中。要注意的是,新增的時候,要新增 zh-hant2en@bot.talk.google.comen2zh-hant@bot.talk.google.com 才行喔!

來重覆一下上次對微軟機器人做的測試,首先是“我愛你”測試 - 我覺得Google翻得比微軟那隻好!


第二項測試,時尚用語“殺” - Google一樣看不懂這個時尚用語,但是我個人認為,他翻得還是比微軟那一隻好。


接下來是辨別其簡體中文血統的“乾幹干”測試。可惜Google一樣也無法通過測試。至於翻出來的文字,竟然還是比微軟那隻翻得通順啊!


最後呢,是「微軟吃威而鋼」試驗。沒想到Google在這一項仍然大獲全勝。

總而言之,Google這個翻譯機大獲全勝!

其實不過是Google或是微軟的機器人,其目的都是利用群組聊天的方式,讓人在聊天時,能夠即時提供對方使用的語言訊息。如果我和講英語的人聊天時,可以打中文出英文,就算不完全正確,起碼可以提供一些線索讓對方去猜我到底是在講什麼鬼玩意兒啊。

我對於Google Talk是愈來愈有好感了。它本身的client端小而精幹,又能夠內嵌在GMail中。已經相當的方便。web版的Google Talk Gadget可以內嵌在Google Desktop或是你個人的網頁上。而它使用業界的標準XMPP,也讓其他的軟體公司可以在Google Talk的基礎上面開發別的應用程式。

它最近有悄悄推出實驗版的client端,叫做Google Talk Labs Edition,使用了和Chrome一樣的Webkit技術,把在web上有的各種新功能都放上去了。我還真是期待它趕快變正式版呢!

2008年10月2日

我的阿基里斯腱 - 再換一次石膏

10月2日星期四。早上又去醫院跟石膏室報到換新的石膏。

本來按照兩個星期換一次的安排,我應該是昨天要去的,但是因為本人昨天早上實在是太懶得出門,所以只好今天去。

換那麼多次,其實說要有什麼新鮮感是很難的吧~~~ 不過我這次倒是選了上次不少人建議的粉紅色說。

這次還是Ian幫我換的。他的手腳一樣是很快。正當他在換的時候,我就問說我什麼時候才可以走路?他告訴我說呢,下次再來,我的腳就可以扳到90度,之後就可以走路了!而且下次除了石膏外,還會給我一個鞋子哩。

以下是今天拍的新照片,請大家看我粉紅色的新石膏
From 20081002 - New Plaster

2008年9月30日

世界上最快的列車和台灣最快的列車

上次和朋友聊到,到底世界上最快的列車在那裡?做了個簡單的Google搜尋,發現選項不外乎是:
  • 日本新幹線
  • 法國TGV線
根據網路文章的說法,世界最快列車的頭銜一向是日法兩國在爭奪。目前最快的列車在法國,時速574.8公里。


World's Fastest Rail Train TGV 574,8 KPH Inside Footage

至於日本新幹線,則是曾在1999年的測試中取得當時的世界記錄時速552公里。

磁浮由於沒有接觸軌道的限制,比上述的傳統列車更快。日本的磁浮列車速度記錄是時速581公里。快的驚人。用Google搜尋時,有查到許多標榜中國有世界最快磁浮列車的說法,但是那些網頁上多宣稱其時速是500公里,不知道那邊可以查到更詳細的資料?

台灣最快的列車當然是2006開始正式營運的台灣高鐵700T。其最快的營運速度是時速300公里。當然這個和上面提到的世界記錄完全沾不上邊,不過做為營運中的列車來講,仍是世界級的水準 - 目前營運中的列車最高速也不過是時速320公里啊。

以下是我2007年坐高鐵時從車廂內錄得的影像,車廂中的跑馬燈顯示了車速達到時速300公里。


相關連結:

I hope that is true: Taiwan will be the richest country in the world in terms of GDP per person

This is taken from a BBC blog: http://www.bbc.co.uk/blogs/thereporters/markeaston/2008/09/map_of_the_week_global_wealth.html

Check the third last paragraph (where I coloured it as red) and the atlas of 2015.




Map of the week: Global wealth
  • Mark Easton
  • 29 Sep 08, 11:10 AM GMT

Our Map of the week this week is culled from a new book, The Atlas of the Real World, out next month.

The book uses 'cartograms' to analyse how different aspects of life look in global terms - depicting the areas and countries of the world not by their physical size, but by their demographic importance.

Each territory on a map displays its data graphically by being made larger or smaller proportional to the other territories, which are in turn scaled according to the data within them.

The maps have been created by Daniel Dorling, Mark Newman and Anna Barford - academics behind the renowned website .

There are lots of fascinating maps in the book and I shall no doubt borrow more in the future, but a series which immediately caught my eye looks at 2000 years of wealth.

Map-One.jpg
Wealth Year 1

Map-Two.jpg
Wealth Year 1500

Map-Three.jpg
Wealth Year 1900

Map-Four.jpg
Wealth Year 1960

Map-Five.jpg
Wealth Year 1990

Map-Six.jpg
Wealth Year 2015

It is a simple animation over six frames that reveals an amazing story of global power shifting across the planet and the UK's place within that.

Wealth is measured in terms of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defined as the total market value of all goods and services produced within a territory in a given year. The figures are also adjusted for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The first map entitled Wealth Year 1 shows how wealth was distributed across the world 2,000 years ago, in terms of modern boundaries.

The best current estimates indicate that average GDP per person living in the year AD1 expressed in current US dollars, was $445. By 1990 the equivalent was $5,248.

The researchers surmised that there was probably little variation between regions at the time. Indeed, since variations in GDP per person were low this map looks very similar to the population map for AD1.

By 1500, Europe had become one of the wealthiest areas of the world with Britain the sixth richest country in terms of GDP per person after Italy, Belgium, Netherlands, Denmark and France.

In 1900, Britain dominates the picture, the richest country on the planet per capita.Within 60 years, we are not even in the top 10 and by 1990 the United States had become number one. But looking ahead and the Far East swells up, back to the size it had been 500 years earlier.

In 2015, the richest country in terms of GDP per person is expected to be Taiwan with the US in sixth. The UK is not quite back to its 1500 status but I think we can see the direction of travel.

The maps, of course, also reveal poverty around the world. The shrunken, deformed shape of Africa tells its own story.

The Atlas of the Real World: Mapping the Way We Live is published by Thames and Hudson on 6 Oct.

2008年9月29日

MelamineFree 本部落格100%不含三聚氰胺

最近中國的毒奶粉搞得台灣烏煙瘴氣的,加上新政府亂七八糟的施政,真是令人想了就生氣。

看到許多台灣部落格寫手的號召,立刻把這張貼紙加到我的blog上面。希望台灣的政府能夠真真正正地為台灣人民的福祉著想,好好把關由國外進口,尤其是由中國進口的食物或原料。

本部落格100%不含三聚氰胺

台灣加油!

2008年9月18日

我的不捨:中文譯音定案 漢語取代通用拚音

這是一則台灣的新聞:中文譯音定案 漢語取代通用拚音

在自己的部落格裡稍稍發抒一下自己的不捨,也不知道會不會有人看得到。

自從香港歸回中國後,台灣也許是最後一個使用正體中文的地方了吧!

台灣的中文教育,在過往一向是使用所謂的注音符號做為學習中文發音的符號。六年前,台灣的中央政府決定使用所謂的通用拼音,來提供給外國人使用,可以用英文字母拼出中文的發音。

通用拼音制定的時候最大的爭議在於當時在國際社會上已經有一套通用的中文拼音規則,就是中國推行的漢語拼音。通用拼音和漢語拼音有著極大的相容性,只有少數的音不同。這個爭議可以是學理上的,也可以是政治上的。我記得一個重要的學術上的爭議是中國制定的漢語拼音,有很多是很不自然的拼法,比如說X, Q所代表的音,就跟英文中,這些字母的發音方式不太相同。

不同拼音方案,會導致人名與地名的不同英文拼法。有些地方政府就因此自己採用漢語拼音,和中央政府打對台。最嚴重的就是首都台北市,因為和中央政府屬於不同的政黨,所以就採用漢語拼音。當然,台北市政府的說法是由於和國際接軌啦!

現在台灣政權交接,當初的台北市長,現在成了台灣的總統。政治的影響力再次影響了台灣中央官方使用的中文拼音方式,由通用拼音再轉回到漢語拼音。可以想見,未來的數年內,通用拼音將會被打入冷宮。漢語拼音將會變成以後的標準了。

我相信,不管是漢語拼音或是通用拼音,在使用上都不會造成太多問題。台灣做為一個獨立自主的政治實體,本來就有權力自己決定如何對國際社會呈現自己。我不認為採用漢語拼音,會讓台灣更加國際化,或是讓外國人更容易接近台灣。這種想法,對於我來說,是很膚淺的。

光是英文的使用可以增進國際化,這個假設對於我而言,就是一個很沒有說服力的想法。以兩種拼音方式的相似性,如果西方人要來台灣工作,了解一下通語拼音和漢語拼音的差異,對他們來說,不會是什麼大不了的問題。真心要來台灣發展的外國人,不會在意這種小問題的啦!真正哈台灣錢哈到要死的外國人,花錢請翻譯都會來台灣的啦!外商很精的!通用拼音和漢語拼音的小小差異,不會去影響外商的投資決策的啦!

除非是我們連面對外國人簡單的質疑,都沒有去面對的勇氣和自信!

而情感上,我更覺得難以接受。台灣要在國際上推廣自己,就是要讓自己有自己的特色。通用拼音和國際通用的漢語拼音不太相同,正好可以讓外國人知道台灣和中國的確是有點像又不是全部一樣!中國人用的中文,和台灣人用的中文,連發音方式都不太相同了,去用同樣的拼音方式,會讓外國人更好了解台灣人使用的中文嗎?台灣和中國有著在文化上的差異和在社會環境上的差異,去用各種方式,讓外邊「看起來一樣」,對我而言,真是一種膚淺的想法。

我想,我反對的理由,情感面的遠大於理性面的。做為一個商學院畢業的學生,也許不應該在這個方面太拘泥。但是做為一個愛著自己故鄉的台灣人,我更希望我的國家是一個獨立自主,有膽有識的國家吧!

======================
9月19日更新:
補上幾則自由時報的新聞評論
聯合報上也有類似的聲音

2008年9月17日

我的阿基里斯腱 - 拆線換石膏

星期三9月17日早上,回醫院看診。這次看診,因為有老婆陪我,所以心情也比較愉快。起碼不用自己帶一堆東西,而且還可以聊聊天。

早上9點的約診,我和老婆提早了10分鐘到骨科報到。還沒有看到醫生,之前那個比較資深的石膏先生就來找我,請我直接到石膏室去拆石膏 - 不拆開,醫生也看不到咩!

他拆石膏的方式是用電鋸喔!為了讓我安心,他特地拿那個電鋸在他自己上鋸給我看,證明那個鋸子不會傷人。他由上而下鋸了兩個口,再配合剪刀把原先的石膏拆開,然後把我的腳拉了出來,順便把我腳上的繃帶給拿掉。

From 20080917 - Outpatient

我總算有機會看我的傷口。不是我說啊,那個傷口看來,還真像是菜市場賣的豬肉。如果你想吃飯,千萬不要看這張像豬肉的照片

今天石膏室有三個技師呢!有兩個比較老的,我之前已經看過了。上圖中幫我處理的叫做Ian,我覺得是最資深的。而今天還多了一位年輕的小姐,看來是實習的。石膏室的氣氛很輕鬆,Ian一直在跟我開玩笑。當他看到我觀察傷口憂鬱的表情時,還一直打包票說這個腳沒問題。

Cheeven: Is this wound ok?
Ian: Do I look like I am worried?
Cheeven: Well, it is not your leg...

幫我開刀的醫生是Dr. Naique。 他也過來跟我和我老婆打了招呼。他還講了個冷笑話,問我老婆多了一個人在家裡跳來跳去的感覺怎麼樣~~~ 傷口拆好時,他看了一下傷口,就告訴我這個傷口的狀況很好,在腳跟的地方縫得醜了一點,不過那個是因為關節附近的關係啦~~~ 

醫生說呢,今天主要的工作呢,就是把這些線頭剪掉(Remove stitches),然後重新上一個石膏。再過6個星期再回診,之後就可以不用打石膏了。Ian解釋說,在這段期間,每2個星期還是要回醫院,但不用看醫生,也不用在入口處報到,可以直接到石膏室跟他打招呼換石膏。他們會每次逐漸調整角度,把我的腳板壓回到正常的角度。之後復健就可以容易一點。

我問醫生,當我的腳長期被壓著向前伸的角度,腳背的肌腱會不會也出問題。他承認的確會,但是他們的醫療的重點先是要確保阿基里斯腱能夠良好地癒合,之後可以慢慢復健我腳背的肌腱。Ian則表示因為每次會調整角度,所以之後腳背就不會那麼難受。換句話說,在基本上,我已經度過了最痛苦的前兩個星期了。

今天等最久的,反而是拆線。

不知道為什麼,我的手術縫合時不是用會自己被人體吸收的線材,而是需要人工去拆掉的線材。幫我拆線的不是石膏室的人,也不是醫生,而是另外一個護士。我們等了好一陣子,那個護士才出現(她花了不少時間幫隔壁一個病人拆線的樣子)。她一到我的診療床邊,就忙著拆一堆的棉花啦,夾子啊,搞了10分鐘吧,總算把一堆機絲頭都準備好,才開始處理我的傷口。

這個過程大概20~30分鐘。她工作得很賣力,我也忍得很痛苦。這些縫合的線,由於傷口不是在身體平整的部份上,本來就不好拆。再加上她的工具中並沒有剪刀,只有一個夾子,和一個小刀子。所以對於每個線頭,她必須用夾子拉起來,再用刀子去割斷它。拉的時候,會痛,割的時候,也會痛。當她處理到腳跟上方的皮膚皺折的部份時,由於角度更難處理,時間就花得更久。

當她宣稱她處理完所有線頭,把傷口重新用棉花蓋起來的時候,我雖然跟她說了謝謝,但是我心中除了幹字連連外,還有很可怕的,因為忍痛忍到想噁吐的感覺。老婆在旁邊,她光是看我的表情都可以讓她自己開始痛起來了。

等到拆完線,一切又快了起來。石膏室的年輕妹妹首先幫我快速地把腳包紮起來,交給Ian。Ian則把剛剛已經準備好的石膏拿來包。這次的石膏又不一樣了。上次出院前,醫生幫我包的,是用白色的石膏紗帶,然後隔天石膏室的人幫我上Fibreglass。這一次呢,Ian直接拿Fibreglass來包。很快地包了起來,做得漂漂亮亮的。專業的石膏技師果然不一樣!而且因為是直接用Fibreglass,所以重量輕體積也小得多了說!

上石膏前,Ian則是用板子重新固定我腳板的角度,讓它可以從完全向前伸展,壓到約有45度的角度出來。以後每兩個星期來換石膏,都會重新再調整角度。

昨天有稍微跟一些朋友詢問,看大家希望新的石膏用什麼顏色。有不少人說要粉紅色或是紫色。我今天是選擇紫色。做起來果然是不錯看呢!以下是幾張新石膏的照片:

2008年9月16日

好站介紹:台灣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

有些國外第二代的華僑朋友,其實中文沒有學得很多。往往聊天起來,就會問說這個字怎麼寫,那個字怎麼唸什麼的。話說台灣是正體中文的大本營,這種資源應該很多才對,但是搜尋我的腦袋,卻好像背不出那個網站是比較優的。

幸好我還知道台灣有個教育部。上次還跟這邊的朋友秀過當年惹過大風波的「三隻小豬」成語典。今天請google大神幫忙,才找到這個絕佳的中文教育網站: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網站 http://www.edu.tw/mandr/。上面有不少很好的查詢功能可以增進個人的中文知識的呢!

比方說:

我覺得對於在海外出生的華人朋友初學中文,最好的應該是上面的國語辭典簡編本,有簡單的查詢界面可以使用,非常的好。而且還可以在透過網路用語言把字典的內容唸出來哩。

我覺得一個大問題是這些網站是設計給已經會用中文的人使用的,並沒有設計英文的界面。這樣對於推廣給海外人士,其實不是很方便說…

2008年9月12日

我的阿基里斯腱 - 家庭醫生

自從出院後,每天就是在家裡放病假。日子過得還真是無聊。原本這個星期三(9月10日)要回醫院拆石膏看傷口的,但是醫院臨時來通知,改到下星期。這個星期唯一的大事就是去看我的家庭醫生。

英國的醫療制度蠻有趣的。英國有和台灣全民健保類似的制度,叫做NHS, National Health Service。我每個月的薪水都會自動扣繳NHS的費用,而像我這次住院和開刀,都不用另外付費用。NHS和台灣全民健保另一點相似的地方是:它們都有嚴重的財政問題,也常常遭受各種利益團體的批評。

NHS和台灣全民健保有一點不同:一個人生病的時候,不是直接去醫院,而是要先聯繫自己的家庭醫生。英國這邊把它稱為General Practioner, GP。GP就像是各種醫療服務的起點一樣。

每一個人都會視自己需求或是活動區域去註冊自己的GP。當我剛到劍橋唸書的時候,因為知道自己常常需要找醫生檢查尿酸,所以就註冊了劍橋當地的GP。而開始在倫敦工作後,因為不方便常常回劍橋,就在家裡附近註冊了另一個GP,我的資料就自動轉移過來。這些醫生都可以存取英國這邊的醫療系統,所以病歷交換很方便。

由於我知道我的GP那邊並沒有器材處理我的阿基里斯腱斷裂,約診又會有時間上的延遲,所以當初我是直接去大醫院的急診A&E看診。但是我在醫院那邊看的醫生是比較專門在處理骨科,他們不是GP,所以出院時,只給了一小段時間的藥,並且要我去和GP討論後續病假的核准和後續的止痛藥處方箋。

GP看診,可不是隨時上門就能看的。在英國不只是病人有權益,醫生的權益也很重要。不論是註冊新的GP,或是要和GP討論病情,都要事先約診才行。所以很多台灣來的留學生會覺得看GP很麻煩,有小病自己忍一下,有大病直接去醫院,一兩年一下子就過去了。但是像我工作在倫敦,感覺又不同了。而且每個月薪水自動扣一大筆的NHS費用,不看醫生白不看啊!

我上個星期就打了電話約這個星期四(9月11日)看GP。如果是星期三有去醫院拆石膏的話,星期四見GP應該會更有意義一點,因為病歷會轉給GP,而他也可以知道最新的進展。但是因為我的病假已經快到期了,而且止痛藥也快沒了,所以還是去給GP看吧!

我那個GP的診所離我家不遠,走路的話不用15分鐘。但是由於本人目前不良於行,所以還是叫計程車來載我。不到5分鐘的車程,要了我£5.50鎊。真是讓人心酸。這還是我發現在倫敦比較便宜的計程車公司哩…

我的GP是一個年輕的英國男性。我一進到診間,他正在看著從醫院轉來的病歷,所以對於我的病情已經了解。我告訴他說,我此行的目的一個是病假的問題,一個是止痛藥的問題。他很阿莎力地開了一個四星期的病假給我。關於藥的部份,我目前服用的藥包括ParacetamolDiclofenac Sodium。這兩種藥都是相當常用的消炎止痛藥。由於Paracetamol不是處方藥,所以他還建議直接從藥局架上拿,因為比較便宜。

不到20分鐘,看完GP。我想應該我做的功課比較足夠,所以每次看GP都很快… 畢竟我目前也只看痛風和我的阿基里斯腱,該知道的我都知道了啊!臨行前,醫生開玩笑說,再過一陣子,我應該會變成拐扙的高手。我笑笑回說,我已經是用拐扙上下樓梯的高手了。出了門,忽然覺得,也許該試試用拐扙拄回家喔!

為什麼原本15分鐘不到的路程,變成30分鐘也跳不完的路呢?為什麼明明是涼爽的天氣,我回到家的時候變成全身臭汗呢?為什麼想在路邊順便買的Kebab店,會到中午還沒開門呢?

這一切都是一時鬼迷心竅的下場啊!

不過,路上竟然還有很多人關愛的眼神以及鼓勵呢!

當我走了快1/3的時候(嚴格說,是跳了1/3的時候),剛剛旁邊是一個工地,所以人行道只容一個人通行。對面來了一位推著娃娃車的年輕媽媽。我本著儒家謙忍的精神,讓她先行。正當要擦身而過的時候,沒想到卻看到娃娃車裡的小baby對著我一直猛揮手。

“好肥好嫩的手啊!” 我忍不住地笑了出來,而推著娃娃車的媽媽也笑了出來。我搖了搖手,向那個小娃娃說再見,並且和那個年輕媽媽點頭致意。相錯時,簡單的互相說了一句“cheers”,讓人心情頓時好了不少。

繼續往前跳,過了一個巷子,看到一位清瘦的中年太太也拄著根拐扙出來散步。本來還在我後面的,在我停下來揉著手在休息時,她竟然超了我的車。超車之時,她回頭對我笑了一下,說她了解我的感覺!她說她換了右膝關節半年了,但還是得用拐扙走路,所以還跟我鼓勵呢!跟她說了聲謝謝,她又往前走了。我還在休息…

這一路真是辛苦,然而我卻沒有休息的權力。因為家就快到了!路上的車也看到我的狀況,過馬路後,兩邊都是長長的車龍,讓我徐徐地跳過去。

可以感受到很多英國人的體貼和善心,真是很棒的事情呢!回到家,儘管身體累壞了,心卻很舒服喔!


話說從頭:我如何弄斷了我的阿基里斯腱 (1) - 意外的發生

2008年9月11日

My Story of Achilles Tendon Rupture (English version)

I have already posted a few articles about my Achilles tendon rupture on my blog in Chinese. This article is to run through the whole story briefly in English so that I can let my friends here in UK understand what I have been through.

The whole thing started in the evening Monday 18 August 2008.

I made some good friends in south London who play Badminton regularly, about 2 or 3 times a week. I joined them in order to get myself healthier. On that night, we booked the court from 8pm to 10pm, and it was about 9:30pm. When it happened, I was trying to run and bend forward to catch a short ball near the net. My right leg was in the back and suddenly I felt like being hit by some rod on above my ankle. The leg became so weak that I fell down immediately.

I checked the people behind me, but they did not see anything. I observed my leg, and found that the muscle was all loose and there was an obvious gap in the back of my lower leg, right above the ankle. I suddenly started to worried about it was something wrong with my Achilles tendon although people in the sports centre assured me it was just that the muscle went through some shock and I just needed a good rest. It was not painful, and I could still bend my foot in all angles.

I sat there for a few minute and then a close friend drove me home.

The next day, Tuesday 19 August, because I was still very worried about the injury, I went to a hospital near my place, Charing Cross Hospital in Hammersmith. I went directly to the A&E department, and a nurse checked on my leg and confirmed that it was indeed the Achilles tendon rupture. He let me knee down on the coach, squeesed my muscle in the back of the lower legs. and then checked the response of my foot. The left foot was lifted while the right foot was only a little bit lifted. It was then obvious that the tendon was not functioning well. It could be a partial Achilles tendon rupture.

Since my leg was still swelling, the nurse used a plaster to fixed the position of my right foot that it was bended forward and the distance of my ankle and the tendon was shortened so as to let the tendon grows back naturally. I told the nurse that I had a trip planned on the following weekend, so he suggested me to come back to the hospital and re-do my plaster in the plaster room before flying off. He also tried to arrange my appointment with the doctor, but could only be scheduled on 1 September because all the time slots were taken.



The nurse gave me a document from the internet regarding Achilles tendon rupture and its treatment. You can find the document here. There are at least 2 ways to treat this injury - conventional treatment or surgery. Either way, I will need to be in the plaster for 6 - 8 weeks.

Knowing that I had this injury, I quickly informed my project team lead and my career councilor. They kindly asked me to follow the doctor's instructions and rest as much as needed. My roll off date from the project was quickly decided and I then started my longest sick leave ever.

The following Friday, 22 August. I went back to the hospital, with a reference letter from the nurse in the A&E department. I met the plasterer of the hospital, and he did a similar test on my tendon before replacing the plaster. This plasterer was more senior to the one in A&E and did a great job in making the plaster. However, he gave me a different conclusion on my tendon - it was looking more like a complete Achilles tendon rupture now.



I think I was very lucky because I went to the hospital the next day the accident occured so the hospital could do proper handling on my case. Knowing the situation had changed from partial rupture to complete rupture, the plasterer asked the reception to insert an emergent appointment with the doctorthe truma and fracture clinic on the coming Wednesday, 27 August.

Of course, the trip to North Ireland was cancelled.

Before I knew it was a complete rupture, I always believed that I would take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in which the leg will be kept in plaster and let the tendon grow back naturally. But now I started to seriously consider surgery treatment - was it necessary? should I do it in UK or in Taiwan? what would be the impact on my work after the surgery?

After talking to many friends, including my flatmate who is doing his PhD study in medical engineering in Imperial College, and an old friend who was a doctor from Cambridge. I concluded that the repair surgery of Achilles tendon was not a very complicated one and it was almost the most basic operation in orthpedic. The biggest risk in surgery is the potential for infection on the wound - there is less blood circulation in that area. I thought it should be a manageable risk.

Wednesday 27 August, I went to the hospital to see the doctor. After a short wait in the treatment room, the doctor came and spoke to me. He told me my situation was a partial rupture and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would be the better option for my treatment. I suddenly realised that he was speaking based on the inspection in A&E. I told him what the senior plasterer discovered when I went changing my plaster. He realised what I was talking about and started to unwrap my plaster and checked on my leg.

He was soon convinced that it was a complete rupture. Since it was a complete rupture, the surgery was inevitable. He asked me to sign on an agreement form for operation and then arranged the ultrasound inspection. It was a few hours later, after a series of waiting and checking, it was confirmed by the ultrasound that my tendon was indeed completely ruptured.

By then it was another young doctor who did a series of pre-operation questions for me. He then asked me to come next day, Thursday 28 August, for the operation. He said he would like to get me into the hospital that day if there was a bed available for me.

'Tomorrow? Is it possible? I never saw UK people working in such efficiency!' I was amased and my flatmates were all amased.

So I went the next day but it was a diappointing day in the end. As instructed, I stopped eating/drinking by midnight and arrived at the ward room before 7:30AM. But I did not get the surgery or even the confirmation for the surgery until 5PM when the young doctor and the registrar came and said sorry to me - since I was put in the emergent theatre list, and because there were other more emergent cases so I could not have the surgery on Thursday. I had to stay in the hospital over night and wait for the chance for the operation on the next day.



So I did not eat anything and drink anything until 5pm that day and I would need to be on fast again after mid night. Thankfully many friends came to visit me in the evening, bringing my laptops along so that I could pass the following few days without too much boredon.



Afternoon Friday 29 August, I finally get the chance for the operation. I had been greeted by anesthetists and nurses, I also see the doctor who would do the surgery for me - he was the first doctor who saw me on Wednesday. I was given a full anesthetisation and the surgery was done in a couple of hours. When I woke up and saw my doctor, he told me "the surgery was technically successful".

Cool.



I was kept in the hospital for observation until Monday 1 September. I think it was the post effect of anethetisation, I was not really feeling good until Sunday. I was given a new plaster, a full plaster with fibreglass outfit, which looked like a ski kit or something similar. When I arrived home, it was already in the evening.



I was given a 2-week sick leave by the doctor when I left the hospital on Monday 1 September.

Today, Thursday 11 Septmember, I went to see my GP. After understanding my situation, my GP gave me another 4 week sick leave so that I can fully recover and he suggested me go back to him toward the end of the 4 week period to review my progress.

Usually the recovery will take 6 - 8 weeks. If everything goes well, by the time I can get rid of the plaster, it would be late October, maybe toward the end of October. I will still need to go through a series of practice after that, since I need to regain the strength on my leg. There is still a long way ahead before I can go back to the sports ground. What a long wait!

Anyway, I will make it.


Update 2 Oct 2008.

I went back to the hospital on 17 Sept for the appointment with the doctor. After checking the wound, the doctor confirmed that it was healing well. That day I had the stiches on the wound removed, and also the plaster room gave me a new plaster - it was purple and looked pretty nice.

From 20080917 - Outpatient
From 20080917 - Outpatient

On 2 Oct, I re-visited the hospital to replace a new plaster and bending the foot angle. This time it is a pink.
From 20081002 - New Plaster


Update 15 Oct 2008.

I revisited my GP last week on Wednesday 8 Oct. The doctor extended my sick leave for another month. I will be back in office in early November.

15 Oct morning, I revisited the hospital to replace my last plaster. My foot angle was fixed at 90 degree so I am allowed to stand and walk on both feet now. It hurts a lot to stand and walk as I believe the foot has been free from any pressure for too long and it needs to get used to my body weight again.

My new plaster is a green one. I originally wanted an Apple green, but unfortunately it is the only green they have. The plasterer has done a good job again to make it very nice and beautiful. I was also given a shoe to put on the plaster when I need to walk outdoors.

Please see the new photos at
20081015 - Green Plaster



Update 29 Oct 2008.

I revisited the hospital today and finally got my plaster removed. Hooray!!!!

The leg is weak and the tendons in the back and front of my foot are all very tight. I have taken some photos today. It is interesting to see how my skin gets dry and easy to peal on the leg.

20081029 - Removing Plaster

I also talked to the physiotherapy today. I have been given 2 practices to stretch my foot. The next appointment will be in 2 week time.


Full Chinese Version:我如何弄斷了我的阿基里斯腱 (1) - 意外的發生 [How I ruptured my Achilles Tendon (1) - The Accident]